一直以來,產品都有一個理念,就是簡單,也就是做減法。那麼對於這個理念,到底該怎麼理解呢?下面分享一點我個人的粗淺理解,以及我的導師給出的觀點,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見解,相互論證。
一、我的理解#
一直以來,產品都有一個理念,就是簡單,也就是做減法。對於這一點,個人理解如下:將一款產品,看作一個系統,剛開始功能很少,後面功能變多,近似可以看成是簡單系統向複雜系統的演變過程。
這樣子來理解的話,隨著產品的成熟,這個過程是逐漸熵增的,也就是從簡單的有序模式,逐漸變成無序的混沌模式,這種無序的運行模式具備很大的不確定性,為了保持產品這個系統的穩定性,所以我們要做減法。
似乎這樣子可以解釋產品做減法的原因。不過還有一個疑問:** 你怎麼知道,你以前做的功能加法,都是對的呢?** 或許還有一個解釋,隨著時間和用戶的不斷驗證,之前系統熵增過程中的一些功能是錯的,所以我們要做減法來拿掉。
那麼,還有一個問題想要問:你怎麼保證,做了減法後,系統(產品)就會是穩定的完美系統呢?
對於這個問題,暫時我也沒有想得太清楚。依照目前從事產品工作後,個人的粗淺理解來看:產品做減法的這個底層思維,或許不僅僅是在說簡潔之美,也可能是在表達平衡之美。
即一味地盲目做減法是不可取的,刪功能與加功能都是在驗證市場和用戶的喜好,在這個增與刪之間,保持增加功能的克制,該加則加;也保持刪減功能的克制,該刪則刪;讓增與刪之間達到一種平衡,或許才是產品這個系統穩定運行的規則。兩個系統之間的「高階無窮小」的存在,或許就是產品常說的「留白」,也是平衡和合一的關鍵。
二、導師觀點#
上述的觀點,是我在自己的日報當中提出來的。對此,我的導師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:
是的,減法是一種狀態,一種追求簡單的想法。這裡更多的說的是如何將複雜系統抽象出來簡單化,抽象出來的簡單方式同樣能幫助用戶達到複雜系統所能達到的效果。這個是產品在不斷鍛煉的能力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之前谷歌地圖在早期的時候,他們在地圖搜索上面做了前往和到達的分開來的兩個輸入框。但是後面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和ab測試,發現其實只要一個輸入框就可以,因為用戶他們會直接輸入目的地。而出發地只要通過用戶當前定位來確定。如果用戶想出發的位置不是當前位置,用戶會直接搜索從XXX到XXX。這樣用戶點擊操作減少了。也減少了對輸入框的思考。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減法的方式。
對於減法,其實也是一種破二元對立的方式。如果只是單純的看做減法是砍掉功能,這個是比較初級的,這個是在不斷對比測試中,去掉那些不符合超定位和用戶需求的功能。而真正的減法甚至除法,是把用戶需求重新排列組合,得出的新的東西,可能是一種新的形態也說不定,就像觸控屏代替手機鍵盤。